舒淇演的电影-过了三十就该注意了,身体的根本
“三十岁是身体的一个根本转折点”,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生理变化和中医智慧。
三十岁之后,很多人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状态和二十几岁时不一样了。这不仅仅是感觉,而是有科学和传统依据的。
为什么说“过了三十”是个坎?
生理巅峰已过:从现代医学和生物学角度看,人体的大部分生理机能(如基础代谢率、骨密度、肌肉量)在25-30岁左右达到巅峰,之后便开始缓慢下降。
中医理论的印证: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明确提到:
“(女子)四七,筋骨坚,发长极,身体盛壮;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。(男子)四八,筋骨隆盛,肌肉满壮;五八,肾气衰,发堕齿槁。”
简单来说,女性在28岁(四七)左右达到顶峰,35岁(五七)开始衰老;男性在32岁(四八)左右达到顶峰,40岁(五八)开始衰老。所以三十岁,正是从巅峰开始下滑的起点,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第一个重要预警信号。
“身体的根本”指的是什么?
您提到的“根本”,在中医里主要对应的是 “肾精”和 “脾胃”。
肾为先天之本:主管生长、发育、生殖和衰老。它储藏的精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三十岁后,肾精开始自然耗损,如果不注意保养,就容易出现:
精力不济、容易疲劳
头发脱落、早生华发
记忆力下降
腰膝酸软
睡眠质量变差
脾为后天之本:主管消化吸收,是气血生化的源头。我们年轻时暴饮暴食、饮食不规律,脾胃可能还能扛得住。但三十岁后,脾胃功能减弱,如果继续折腾,就会导致:
气血不足,面色萎黄
湿气重,身体困重、虚胖
消化不良,腹胀便秘
三十岁后,我们该如何“注意”和“养根本”?
这是一个“止损”和“充值”的过程,把好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。
1. 饮食:养好“后天之本”(脾胃)
规律三餐,七分饱:告别饥一顿饱一顿,给脾胃稳定的工作节奏。
少吃生冷寒凉、油腻辛辣:这些都会消耗脾胃阳气,加重湿气。
多吃“接地气”的食物:五谷杂粮(小米、山药、南瓜、红薯)最养人。可以适当增加黑色食物(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)以补肾精。
2. 作息:守住“先天之本”(肾精)
不熬夜:晚上11点前尽量入睡。子时(23点-1点)是阴阳交接、养肾精的黄金时间。熬夜是最耗伤肾精的行为。
节欲保精:这里的“欲”不仅指房事,也包括过度的欲望和消耗,比如无休止地刷手机、思虑过度。
3. 运动:动静结合,疏通气血
拒绝“久坐”。久坐伤肉,更伤脾。
选择温和可持续的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瑜伽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。这些运动能疏通经络,养气血,而不是过度消耗。
运动到身体微微出汗、感觉舒畅即可,避免大汗淋漓(汗为心之液,出大汗也伤阴)。
4. 情志: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
三十多岁面临事业、家庭多重压力,容易焦虑、烦躁。这些负面情绪最伤肝,肝木克脾土,进而损伤脾胃。
学会给自己减压,找到情绪的出口,比如听音乐、散步、冥想、与朋友聊天。保持心态的平和,是成本最低的“保健品”。
总结一下:
过了三十,我们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“挥霍”身体的资本。这是一个从“向外索取”到“向内滋养”的转变期。关注身体的根本,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健康。
从现在开始,请像精心培育一棵大树一样,养护您的脾胃和肾精,让生命的根系扎得更深、更稳。这不仅是延年益寿的智慧,更是提升当下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。
祝您身体健康!